昨日收官的《鸣龙少年》再掀热议,该剧仿佛把专属于“高考”这个词汇的“夏日热浪”带进了这个冬天,抛开喧嚣的舆论沉静地剖析,《鸣龙少年》相较于残酷淋漓的现实,已经平和了许多。通篇追完全剧发现,《鸣龙少年》从不是梦幻校园剧,它是一部根植于现实真正接地气的现实青春片。
在《鸣龙少年》破千万的热度里,大众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被继父监控的程雨杉、天赋异禀的菜市场少年李燃,戏剧化的原生家庭确实能点爆社会议题,而在看似不平常的角落里上演的,才是真实人生。譬如一开始不为镜头所聚焦的江晴朗,优渥的家庭条件让他像是这部剧的宠儿,似乎除了父母教育理念不和,江晴朗的故事背景过于寻常,相比吃穿不能寄人篱下的同学们,江晴朗甚至还能做着说唱舞台梦。
而令《鸣龙少年》观众直呼“世另我”的角色,也正是江晴朗。被精英妈妈逼着选班的江晴朗,像是选专业不能自由选择的我们,父母争吵时在中间做“夹心饼干”的江晴朗,也像是面对家庭矛盾时无可奈何的我们。父母离异是相比较青少年遭猥亵更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父母离异该不该隐瞒小孩呢?江晴朗一角针对这个问题,从孩子的视角交出了一个完美答卷:没有完美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通过沟通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江晴朗初期的沟通是“逃避式”沟通,他会在父母争吵时,一脸灿笑地撮合两者的关系,做家庭的粘合剂。而在剧情后期,江晴朗学会直面问题式沟通,他率先挑破父母已离婚的事实,安慰双方尊重双方的选择,继而主动选择参加说唱训练营,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抉择也自然得到了精英母亲的支持,看似是支持儿子的梦想,实则是母亲也学会了以与时俱进的目光来看到所谓的安全的人生生涯规划,在十八岁就能遇到自己的喜欢的事情并为之付出努力,这样的人不多,而在千禧时代却也不在少数。许淇杰饰演的江晴朗对于角色成长的诠释十分到位。
许淇杰的表演聪明之处有二。
一是在于对情感的处理方式。江晴朗在车内听到父母的激烈争吵,烦躁地带上耳机那一刻尽显学生的稚气,而打开车门那一刻,许淇杰自如地切换表情,回到了一个开朗向上的好学生模板里,做那个父母眼里的标准型“乖儿子”,形体动作的自如切换,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江晴朗这个人设同时拥有的少年气和成熟懂事。而在观众所诟病的鸣龙十一班感情线里,许淇杰的处理方式如果放在青春校园片里,一定是校园白月光式标准模板了。初恋的懵懂,和会错意的青涩,都将江晴朗这个人物蒙上了独属十七八岁少年的韫色。“早恋”确实是个略带禁忌色彩的话题,在众多打着校园剧幌子的小甜剧里,《鸣龙少年》的早恋更像是青春里的一次不求结果的悸动,是校园时光里的朦胧月光。一如现实中的我们,没有多少人能从校服走到婚纱,但谁又不曾在年少时期因为某个名字而心生悸动过呢?
许淇杰对于梦想的处理方式,也有着勇而不莽的聪明之处。很多人认为努力学习这么久就应该按部就班地参加高考,可在千禧年代,“gap year”早已不是个新鲜词汇。放眼娱乐圈,曾有过gap经历的人也不在少数。选择梦想并不意味着放弃现实,江晴朗参加说唱训练营后继续学习完成高考,便是给这个人物的完美答卷。
而许淇杰在通过艺考之路实现演员梦想的过程也与江晴朗有着相似之处。许淇杰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表演,高中时曾有机会赴韩国练习街舞与声乐,然而更热爱表演的他,怀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敬畏之心,参加艺考,中间也曾遭遇与父母传统观念的碰撞,而平衡学业与梦想的许淇杰,最终顺利考取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或许是相同的经历,让许淇杰塑造江晴朗角色的时候多了份游刃有余。
江晴朗一角在很大程度是《鸣龙少年》现实的缩影,这部剧之所以不悬浮,是因为演员许淇杰对角色有强大的信任感,做到了入戏、体验角色人生,还原人物本身。
曾在《我们的日子》里饰演杨思宇的许淇杰,虽是新生代演员,但不是“新手”。许淇杰的表演总能与观众有一种零距离对戏的感觉,原因便是演员的亲和力和出色的角色塑造能力。
在同样是以高考为背景的现实青春电影《会考试的猛犸象》中,许淇杰饰演的苏正洋则是女主赵安安名副其实的校园白月光,也为其兵荒马乱的青春带去了一抹亮色。
在许淇杰近日释出的音乐少年的写真中,暖白氤氲的色调烘托出浓眉男孩的复古港风气质,天然是少年气也是许淇杰驾驭高中生角色的形象优势。经过这个冬天,这位晴朗的少年已走进不少观众的心中,期待他为我们带来更多佳作。